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柳溪社區教會

增長的教會──伊利諾州南巴靈頓柳溪社區教會



柳溪社區教會(Willow Creek Community Church)是全美最大的教會之一,
每週約有20,000名會眾在此聚會。它之所以成為美國最大的教會,是因其具創
意的運作計劃,更因其獨特的服事觀與吸引不上教會人士的絕妙策略。

柳溪教會成立於1975年,1981年2月,以1,500萬美元在伊利諾州南巴靈
頓佔地155英畝的土地上,建立教會園區,離芝加哥市區約30英哩。該會主堂
可以容納4,650人,看起來不像教堂,倒像市政中心。整個園區看起來就像景觀
公園,而不像教會用地。這一切都不是出於偶然。所有柳溪的一切,從硬體建築
到聚會程序以及音樂的選擇,都是為慕道友設計的一個舒適、沒有壓迫感的環境。

該會週末有四堂以慕道友為取向的敬拜,周三、四有以會友為主的查經聚
會。另外還有兒童、青少年及X世代的青年敬拜。該會以生動活潑的主日敬拜
(穿插現代詩歌演唱、舞蹈、戲劇、多媒體播映)與各類小組名聞於世。

革新之初

主任牧師海比爾(Bill Hybels)50出頭,是教會的創建者,並不是神學院科
班出身的牧師。1970年代初期,海比爾還在大學就讀時,就參與 South Park
Church in Park Ridge的青少年服事。他們讓學生自己用流行音樂、戲劇,及各種
活動發揮個人才能,但重點則在聖經真理的教導及對孩子們身心靈的關心。最多
時曾有1,000多位青少年在此聚會。

這期間他學習到按恩賜服事及分組增長的功課。在這項服事成效極佳,幾近
巔峰時,海比爾參加了一個聚會,領受到現代教會的策略是在使徒行傳第二章:
面對人們的需要並幫助他們解決。他深受感動,決定出來牧會,於是成立了柳溪
社區教會。

1975年10月12日,當海比爾還是伊利諾州Deerfield三一神學院學生時,
他用賣掉1,000多籃蕃茄籌到的經費,租下一座可容納千人的柳溪戲院,開始這
間專為非基督徒而敞開大門的教會。

在開始這個教會之前,海比爾和同工們花了四星期的時間進行挨家挨戶的問
卷調查。他們問社區的人:「你固定參加地方教會嗎?」如果得到的答案是:「沒
有。」他們就會繼續問:「為什麼沒有?」他了解到人們不去教會主要有四個原
因:

1.教會給人一種老是要奉獻的印象; 2.教會內容枯燥乏味;3.教會跟現實生
活脫節;4.牧師使人感到自己很無知和有罪惡感。於是,他決定用低調的方式來
處理奉獻;用富創意的溝通方式;傳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道;並定意不採高姿態
來對人談話,也不用罪疚感來驅策人們。

快速增長

1975年柳溪的第一次聚會只來了125人,第二週更少,但幾位核心同工在
海比爾帶領下,仍堅定地服事眾人,三年後,會眾突破2,000人。

在這快速增長的三年中,海比爾用團隊服事的模式來運作 ,他自己扮演協
調者的角色,眾同工則各按恩賜服事。1979年,教會增長減緩,事工漸走下坡,
海比爾和同工進入省思的階段。在1980年代初期,教會修正一些方向及作法。
海比爾牧師在傳講信息上,除了像過去強調的愛和恩典外,又加上公義和紀律。
同工們從錯誤中學習,用智慧及耐心解決問題。於是,柳溪社區教會突破危機,
重新出發。

在海比爾有系列性的聚會講台教導下,教會人數自1983年的4,600人到1988
年的9,000人,再到1990年的14,000人 (包括週末與週間聚會)。這樣的教會增
長引起美國媒體的注意,時代雜誌和美國國家廣播電台都來訪問柳溪教會。這裡
逐漸成為教牧領導的訓練中心,海比爾牧師也常被各地教會邀請開設教會增長研
習會。1990年代初期,因主任牧師無法常在教會,而教導又非常需要,海比爾
就建立了「教導團隊」,讓有教導恩賜的信徒出來服事成全眾聖徒。

目標群眾

早期柳溪教會的主要增長策略是他從坊間行銷學中學到的觀念─目標群眾
(Target Audience),海比爾稱之為「未信者哈利」(Unreached Harry)。他知道他
無法面面照顧到社區中所有的人,所以他便試著實際一點,把目標群眾限定在社
區人口統計中最大的一群─25歲至45歲的中產階級、具專業技術、忙碌於商場、
對傳統教會缺乏興趣的已婚男士。

海比爾認為有些牧師之所以達不到果效,是因為他們一直試著要接近那些跟
他們沒有自然關係的人。上帝使用每位牧者獨特的恩賜和熱情,並且使他們可以
親近一個特別類型的群眾。海比爾說:「大致上,一位牧者若想設定他的目標群
眾,可以先看看他喜歡與哪些人一同渡假或休閒一個下午。」

崇拜的運用

決定要積極地向「未信者哈利」接近時,海比爾面臨了一個特別的問題:如
何在教導信徒的同時,也能向非信徒傳福音?所得的結論是:「不能!」於是,
他為非信徒哈利設計了週末福音崇拜,聚會中以現代音樂、話劇、舞蹈、多媒體、
聖經基本真理為特色,而其中所用的詞彙都是未信者所能接受的。

信徒們也參加福音崇拜(通常是陪著未信者哈利來的),若要有更深的靈命
造就,則參加週三與四晚間的信徒崇拜(又稱為「New Community」,新社群)。
這聚會著重在解經式的教導、團隊的敬拜、禱告與讚美。海比爾把週間聚會比喻
為馬拉松選手在中間停下來補充水份的中繼站。

教會成立20餘年來,柳溪一直沒有週日晚崇拜。海比爾的理由是:「一般而
言,會眾從主日晚崇拜的講道中得到的東西較少,因為牧師的心力都已放在主日
早晨的講台上。而且我們這一代人大都利用週日晚上休息,好為下週的工作做準
備。週一一大早,他們必須把小孩送到保姆處或趕著參加公司週會。主日晚上沒
有聚會也使人們可以自由地在家參加一些小組聚會或特別的研習會。」

一個無神論者在到柳溪聚會兩年後信主,他說:「柳溪是一個可以安心慕道
的地方,一切是這樣的自然,沒有壓力,我可以用自己的速度來了解基督教。」  
海比爾並沒有在聚會中進行呼召。他反而鼓勵慕道友跟帶領他們來教會的人談
天,或找教會的輔導。他說:「大部份的人是在聚會完畢後,在停車場或星期天
中午在當地餐廳用餐聊天時,決志信主的。」

在柳溪,一個人屬靈之旅的下一步是參加小組聚會。這些小組提供了個人的
門徒訓練課程,也在小組中彼此扶持,它就像大教會中的小教會。

柳溪的服事網絡幫助會眾找出個人屬靈的恩賜,並且引導他們在適當的時機
參與服事。海比爾說:「固定參加週間的聚會,並樂於接受小組的挑戰、也投身
於服事的人,幾乎都會發展到最後的階段:即對「非信徒哈利」伸出福音的觸角,
並使傳福音的事工繼續循環下去。」

尋找合神心意的人


「雖然需要已呈現在眼前一段時間,但是若神所差派的人尚未出現,則我們
寧願繼續等待,我們不會隨便開始一個新的部門或事工。當你找到合適的人來運
作時,你同時也讓聖靈自由地來引導。」海比爾相信被神揀選的人必須有兩種恩
賜:一、與未信者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二、必須有教導信徒的恩賜。一個人若無
法幫助人們在基督裡更成熟長進,就無法擁有一個有果效的服事。但是如果一個
帶領人只能把人帶進教會,卻無法在靈裡餵養人,則事工就只能建立在軟弱的根
基上。

柳溪對平信徒同工的招募是:先從人開始,而不是從職位開始。新會友必須
努力找出個人的屬靈恩賜,以便在服事上可以勝任愉快。海比爾用一句話來描述
平信徒總動員的目標:「會友即傳道人」。他們提供發掘屬靈恩賜的講座來引導會
友,再由輔導幫助個人找出三個最明顯的恩賜,並指導他們進入合適的服事部
門。這種方法會引來平信徒的高度參與並減低流動率;因為當人們在自己的服事
領域中有果效並得到滿足時─他們會喜愛自己所服事的,而且不想停止。

當要增聘教會新的同工時,柳溪特別注重以下三點:一、屬靈上的恩賜:二、
特殊的呼召或服事的熱誠;三、本身的氣質與目前的同工群合得來。當人們對一
份特別的服事有恩賜與熱誠,又能在服事團隊中表現傑出時,他們就自然地願意
去服事。「我們所當做的,就是把他們的心力與能力匯整起來。」他強調:「我們
不是聘用同工來做服事的工作,而是要他們裝備教會的弟兄姐妹,使他們有能力
去做。」

海比爾透過一個管理小組與部門負責人來管理整個教會。他發現他最大的挑
戰是向他的同工傳達異象與價值觀。通常他是透過月同工會及每週一次的同工午
餐會來傳達異象與增進關係。

他和許多主要同工已經合作二十餘年。他說:「即使我們不在這個教會同工,也
會在別的地方一起工作。我們一起成長,同受失敗的苦,彼此認罪,彼此關顧,
一起流淚,一同歡笑。同工之間的愛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建立起來。」

擴展異象

 柳溪雖未曾花功夫來發展植堂模式或自己的宗派,它卻很樂意服事並鼓勵那
些想法相近的教會和牧者。在80年代,他們每年舉行三次教牧研習會。1992年
後,他們成立了「柳溪協會」(Willow Creek Association),目標是透過異象、訓
練與資源的分享,與全世界致力教會更新成長的牧者與領袖連結。

目前這個協會的教會會員已超過5,000,每年有超過65,000個地方教會的牧
者或同工前來參加柳溪的研習會與訓練課程,包括:得勝教會研習會(Prevailing
Church Conference)、領袖高峰會(The Leadership Summit)、柳溪策略服事工作
坊(Strategic Ministry Workshops at Willow Creek)、兒童與學生事工研習會
Promiseland /Student Ministries Conference)、小組研習會(Small Groups
Conference)、藝術服事研習會(Arts Conference)、個人佈道研習會(Contagious
Evangelism Conference)。

其中「得勝教會研習會」是全盤了解柳溪事工最重要的聚會,該研習會每年
5月與10月各舉行一次。而「領袖高峰會」則是柳溪最受歡迎與參加人數最多
的研習會。2002年8月8-10日舉行的聚會,4,650個名額去年底就已全部額滿(向
隅者可以透過現場直播衛星在全美50個地點學習。本會「2002年美國教會觀摩
之旅」已取得34位名額!)

海比爾非常看重這些研習會,見到教會因改變而經歷成長,他便受到激勵。
然而,他也意識到許多牧師在試用柳溪的方法時卻失敗了。他相信之所以如此,
往往是因為牧師只知抄襲,卻沒有改變他們的態度和整個教會策略。海比爾知
道,要在教會履行整個柳溪的牧會哲學是非常困難的,然而,在每次研習會後,
他都會傳達「一切均可改變」的觀念,他也確信,牧師可以藉著明暸異象及可行
性的調整,而使得教會復興起來。他說:「如果教會未做任何改變,它的前途是
黯淡的。但它若願意順從聖靈的引導,而非憑血氣的指使,那它的未來將是光明
的。

開創新局

海比爾顯然定意要作個革新者。他宣稱他從未想過要把傳統承遞下去:「我們最
在乎的是,如果一個計劃無法達成既定的目標,我們寧可讓它成為過去,然後再
度嘗試開闢新的局面。雖然如此,海比爾牧師還是承受不住一支蠟燭兩頭燒的服
事量。有一次,開車趕赴聚會時,心靈終於崩潰。於是,他休假,他省思,也接
受過心理輔導,情況才慢慢改善過來。

身為教會領袖,海比爾很重視資訊的吸收,他每天要看兩份報紙,每週要讀三份
全國性的雜誌,每天上網看新聞及看CNN,此外,思考未來也是教會領袖不可
或缺的能力。

在柳樹溪社區方圓車程20分鐘範圍內的百姓約有150萬人,的確有非常大的
發展潛力。眼前教會面臨的問題就是增加聚會場所及解決聚會時的交通阻墜,他
們尋求各種管道的資源。柳溪教會有突破百萬人聚會的準備,以目前教會人數成
長率而言,這目標似乎指日可待!!

資料來源:
http://www.willowcreek.com
http://www.willowcreek.org


摘自「航向月刊」   
http://www.ccea.org.tw/pr/functioncode/publish2/?now=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