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的教會──伊利諾州南巴靈頓柳溪社區教會
柳溪社區教會(Willow Creek Community Church)是全美最大的教會之一,
每週約有20,000名會眾在此聚會。它之所以成為美國最大的教會,是因其具創
意的運作計劃,更因其獨特的服事觀與吸引不上教會人士的絕妙策略。
柳溪教會成立於1975年,1981年2月,以1,500萬美元在伊利諾州南巴靈
頓佔地155英畝的土地上,建立教會園區,離芝加哥市區約30英哩。該會主堂
可以容納4,650人,看起來不像教堂,倒像市政中心。整個園區看起來就像景觀
公園,而不像教會用地。這一切都不是出於偶然。所有柳溪的一切,從硬體建築
到聚會程序以及音樂的選擇,都是為慕道友設計的一個舒適、沒有壓迫感的環境。
該會週末有四堂以慕道友為取向的敬拜,周三、四有以會友為主的查經聚
會。另外還有兒童、青少年及X世代的青年敬拜。該會以生動活潑的主日敬拜
(穿插現代詩歌演唱、舞蹈、戲劇、多媒體播映)與各類小組名聞於世。
革新之初
主任牧師海比爾(Bill Hybels)50出頭,是教會的創建者,並不是神學院科
班出身的牧師。1970年代初期,海比爾還在大學就讀時,就參與 South Park
Church in Park Ridge的青少年服事。他們讓學生自己用流行音樂、戲劇,及各種
活動發揮個人才能,但重點則在聖經真理的教導及對孩子們身心靈的關心。最多
時曾有1,000多位青少年在此聚會。
這期間他學習到按恩賜服事及分組增長的功課。在這項服事成效極佳,幾近
巔峰時,海比爾參加了一個聚會,領受到現代教會的策略是在使徒行傳第二章:
面對人們的需要並幫助他們解決。他深受感動,決定出來牧會,於是成立了柳溪
社區教會。
1975年10月12日,當海比爾還是伊利諾州Deerfield三一神學院學生時,
他用賣掉1,000多籃蕃茄籌到的經費,租下一座可容納千人的柳溪戲院,開始這
間專為非基督徒而敞開大門的教會。
在開始這個教會之前,海比爾和同工們花了四星期的時間進行挨家挨戶的問
卷調查。他們問社區的人:「你固定參加地方教會嗎?」如果得到的答案是:「沒
有。」他們就會繼續問:「為什麼沒有?」他了解到人們不去教會主要有四個原
因:
1.教會給人一種老是要奉獻的印象; 2.教會內容枯燥乏味;3.教會跟現實生
活脫節;4.牧師使人感到自己很無知和有罪惡感。於是,他決定用低調的方式來
處理奉獻;用富創意的溝通方式;傳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道;並定意不採高姿態
來對人談話,也不用罪疚感來驅策人們。
快速增長
1975年柳溪的第一次聚會只來了125人,第二週更少,但幾位核心同工在
海比爾帶領下,仍堅定地服事眾人,三年後,會眾突破2,000人。
在這快速增長的三年中,海比爾用團隊服事的模式來運作 ,他自己扮演協
調者的角色,眾同工則各按恩賜服事。1979年,教會增長減緩,事工漸走下坡,
海比爾和同工進入省思的階段。在1980年代初期,教會修正一些方向及作法。
海比爾牧師在傳講信息上,除了像過去強調的愛和恩典外,又加上公義和紀律。
同工們從錯誤中學習,用智慧及耐心解決問題。於是,柳溪社區教會突破危機,
重新出發。
在海比爾有系列性的聚會講台教導下,教會人數自1983年的4,600人到1988
年的9,000人,再到1990年的14,000人 (包括週末與週間聚會)。這樣的教會增
長引起美國媒體的注意,時代雜誌和美國國家廣播電台都來訪問柳溪教會。這裡
逐漸成為教牧領導的訓練中心,海比爾牧師也常被各地教會邀請開設教會增長研
習會。1990年代初期,因主任牧師無法常在教會,而教導又非常需要,海比爾
就建立了「教導團隊」,讓有教導恩賜的信徒出來服事成全眾聖徒。
目標群眾
早期柳溪教會的主要增長策略是他從坊間行銷學中學到的觀念─目標群眾
(Target Audience),海比爾稱之為「未信者哈利」(Unreached Harry)。他知道他
無法面面照顧到社區中所有的人,所以他便試著實際一點,把目標群眾限定在社
區人口統計中最大的一群─25歲至45歲的中產階級、具專業技術、忙碌於商場、
對傳統教會缺乏興趣的已婚男士。
海比爾認為有些牧師之所以達不到果效,是因為他們一直試著要接近那些跟
他們沒有自然關係的人。上帝使用每位牧者獨特的恩賜和熱情,並且使他們可以
親近一個特別類型的群眾。海比爾說:「大致上,一位牧者若想設定他的目標群
眾,可以先看看他喜歡與哪些人一同渡假或休閒一個下午。」
崇拜的運用
決定要積極地向「未信者哈利」接近時,海比爾面臨了一個特別的問題:如
何在教導信徒的同時,也能向非信徒傳福音?所得的結論是:「不能!」於是,
他為非信徒哈利設計了週末福音崇拜,聚會中以現代音樂、話劇、舞蹈、多媒體、
聖經基本真理為特色,而其中所用的詞彙都是未信者所能接受的。
信徒們也參加福音崇拜(通常是陪著未信者哈利來的),若要有更深的靈命
造就,則參加週三與四晚間的信徒崇拜(又稱為「New Community」,新社群)。
這聚會著重在解經式的教導、團隊的敬拜、禱告與讚美。海比爾把週間聚會比喻
為馬拉松選手在中間停下來補充水份的中繼站。
教會成立20餘年來,柳溪一直沒有週日晚崇拜。海比爾的理由是:「一般而
言,會眾從主日晚崇拜的講道中得到的東西較少,因為牧師的心力都已放在主日
早晨的講台上。而且我們這一代人大都利用週日晚上休息,好為下週的工作做準
備。週一一大早,他們必須把小孩送到保姆處或趕著參加公司週會。主日晚上沒
有聚會也使人們可以自由地在家參加一些小組聚會或特別的研習會。」
一個無神論者在到柳溪聚會兩年後信主,他說:「柳溪是一個可以安心慕道
的地方,一切是這樣的自然,沒有壓力,我可以用自己的速度來了解基督教。」
海比爾並沒有在聚會中進行呼召。他反而鼓勵慕道友跟帶領他們來教會的人談
天,或找教會的輔導。他說:「大部份的人是在聚會完畢後,在停車場或星期天
中午在當地餐廳用餐聊天時,決志信主的。」
在柳溪,一個人屬靈之旅的下一步是參加小組聚會。這些小組提供了個人的
門徒訓練課程,也在小組中彼此扶持,它就像大教會中的小教會。
柳溪的服事網絡幫助會眾找出個人屬靈的恩賜,並且引導他們在適當的時機
參與服事。海比爾說:「固定參加週間的聚會,並樂於接受小組的挑戰、也投身
於服事的人,幾乎都會發展到最後的階段:即對「非信徒哈利」伸出福音的觸角,
並使傳福音的事工繼續循環下去。」
尋找合神心意的人
「雖然需要已呈現在眼前一段時間,但是若神所差派的人尚未出現,則我們
寧願繼續等待,我們不會隨便開始一個新的部門或事工。當你找到合適的人來運
作時,你同時也讓聖靈自由地來引導。」海比爾相信被神揀選的人必須有兩種恩
賜:一、與未信者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二、必須有教導信徒的恩賜。一個人若無
法幫助人們在基督裡更成熟長進,就無法擁有一個有果效的服事。但是如果一個
帶領人只能把人帶進教會,卻無法在靈裡餵養人,則事工就只能建立在軟弱的根
基上。
柳溪對平信徒同工的招募是:先從人開始,而不是從職位開始。新會友必須
努力找出個人的屬靈恩賜,以便在服事上可以勝任愉快。海比爾用一句話來描述
平信徒總動員的目標:「會友即傳道人」。他們提供發掘屬靈恩賜的講座來引導會
友,再由輔導幫助個人找出三個最明顯的恩賜,並指導他們進入合適的服事部
門。這種方法會引來平信徒的高度參與並減低流動率;因為當人們在自己的服事
領域中有果效並得到滿足時─他們會喜愛自己所服事的,而且不想停止。
當要增聘教會新的同工時,柳溪特別注重以下三點:一、屬靈上的恩賜:二、
特殊的呼召或服事的熱誠;三、本身的氣質與目前的同工群合得來。當人們對一
份特別的服事有恩賜與熱誠,又能在服事團隊中表現傑出時,他們就自然地願意
去服事。「我們所當做的,就是把他們的心力與能力匯整起來。」他強調:「我們
不是聘用同工來做服事的工作,而是要他們裝備教會的弟兄姐妹,使他們有能力
去做。」
海比爾透過一個管理小組與部門負責人來管理整個教會。他發現他最大的挑
戰是向他的同工傳達異象與價值觀。通常他是透過月同工會及每週一次的同工午
餐會來傳達異象與增進關係。
他和許多主要同工已經合作二十餘年。他說:「即使我們不在這個教會同工,也
會在別的地方一起工作。我們一起成長,同受失敗的苦,彼此認罪,彼此關顧,
一起流淚,一同歡笑。同工之間的愛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建立起來。」
擴展異象
柳溪雖未曾花功夫來發展植堂模式或自己的宗派,它卻很樂意服事並鼓勵那
些想法相近的教會和牧者。在80年代,他們每年舉行三次教牧研習會。1992年
後,他們成立了「柳溪協會」(Willow Creek Association),目標是透過異象、訓
練與資源的分享,與全世界致力教會更新成長的牧者與領袖連結。
目前這個協會的教會會員已超過5,000,每年有超過65,000個地方教會的牧
者或同工前來參加柳溪的研習會與訓練課程,包括:得勝教會研習會(Prevailing
Church Conference)、領袖高峰會(The Leadership Summit)、柳溪策略服事工作
坊(Strategic Ministry Workshops at Willow Creek)、兒童與學生事工研習會
Promiseland /Student Ministries Conference)、小組研習會(Small Groups
Conference)、藝術服事研習會(Arts Conference)、個人佈道研習會(Contagious
Evangelism Conference)。
其中「得勝教會研習會」是全盤了解柳溪事工最重要的聚會,該研習會每年
5月與10月各舉行一次。而「領袖高峰會」則是柳溪最受歡迎與參加人數最多
的研習會。2002年8月8-10日舉行的聚會,4,650個名額去年底就已全部額滿(向
隅者可以透過現場直播衛星在全美50個地點學習。本會「2002年美國教會觀摩
之旅」已取得34位名額!)
海比爾非常看重這些研習會,見到教會因改變而經歷成長,他便受到激勵。
然而,他也意識到許多牧師在試用柳溪的方法時卻失敗了。他相信之所以如此,
往往是因為牧師只知抄襲,卻沒有改變他們的態度和整個教會策略。海比爾知
道,要在教會履行整個柳溪的牧會哲學是非常困難的,然而,在每次研習會後,
他都會傳達「一切均可改變」的觀念,他也確信,牧師可以藉著明暸異象及可行
性的調整,而使得教會復興起來。他說:「如果教會未做任何改變,它的前途是
黯淡的。但它若願意順從聖靈的引導,而非憑血氣的指使,那它的未來將是光明
的。
開創新局
海比爾顯然定意要作個革新者。他宣稱他從未想過要把傳統承遞下去:「我們最
在乎的是,如果一個計劃無法達成既定的目標,我們寧可讓它成為過去,然後再
度嘗試開闢新的局面。雖然如此,海比爾牧師還是承受不住一支蠟燭兩頭燒的服
事量。有一次,開車趕赴聚會時,心靈終於崩潰。於是,他休假,他省思,也接
受過心理輔導,情況才慢慢改善過來。
身為教會領袖,海比爾很重視資訊的吸收,他每天要看兩份報紙,每週要讀三份
全國性的雜誌,每天上網看新聞及看CNN,此外,思考未來也是教會領袖不可
或缺的能力。
在柳樹溪社區方圓車程20分鐘範圍內的百姓約有150萬人,的確有非常大的
發展潛力。眼前教會面臨的問題就是增加聚會場所及解決聚會時的交通阻墜,他
們尋求各種管道的資源。柳溪教會有突破百萬人聚會的準備,以目前教會人數成
長率而言,這目標似乎指日可待!!
資料來源:
http://www.willowcreek.com
http://www.willowcreek.org
摘自「航向月刊」
http://www.ccea.org.tw/pr/functioncode/publish2/?now=1
瑞士小孩為什麼不尖叫?
瑞士小孩為什麼不尖叫?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432013590195994&set=a.218711584859530.57319.100001620694871&type=1&ref=nf
前一陣子,去瑞士玩了兩個星期,頭幾天,總覺得有哪裡不太對勁,
但想也想不出來就竟是哪裡不對。後來終於發現瑞士跟台灣最大的不 同:
就是瑞士的小孩完全不尖叫…
但這個想法,在瑞士完全被打破。瑞士小孩不但不尖叫,個個還乖得 很。無論是小到還躺在嬰兒車裡的嬰兒,一直到國小年紀的小孩,各個乖巧有禮,即使亂跑也不 會脫離父母的視線。瑞士的父母看起來都一派輕鬆,養個小孩,似乎 比養狗還簡單。
後來在瑞士各地旅遊,我特別觀察瑞士父母究竟有什麼秘方,每天可 以把自己打理的光鮮亮麗(台灣的父母看起來都無力打理自己還兼精 神萎靡),小孩又不吵不 鬧,規矩守禮。而且,也很少在路上看到保母,多是父母自己帶著小 孩。我只能說,這實在是太神奇了。
來我發現,瑞士人對於小孩的教養方式很簡單,就是「生活以大人為 中心」、「大人做什麼,小孩就做什麼」。跟台灣人完全相反,台灣大人的生活只剩圍著小孩 團團轉,婚前的活動,幾乎全部放棄。 但瑞士人可不是這樣做的,大人的活動不會因為小孩停止。而且,絕 對不是開玩笑。由於瑞士盛行健行爬山,我在火車上看到一對父母背著登山重裝備,帶著四個小 孩,最小的大概三歲,大的不超過十歲。這在台灣,根本是不可思議 的事情。 (台灣父母不可能帶三歲的小孩登山健行的) 然後在維威(就是EVIAN礦泉水的來源地附近),我看到更扯的 事。大人都在玩帆船,小孩在幹嘛呢? (看來都只有十歲上下)也在玩帆船啊,不過換成小型的 帆船而已(旁邊有救生員)。
瑞士的大人要做什麼事,小孩就得去幹嘛。大人在山路上騎越野腳踏 車,對不起,只要是脫離嬰兒車的小孩,照樣得騎。 在瑞士,沒有大人要配合小孩,大人放棄自 己活動這件事。
甚至夫妻用餐也是,要是台灣,夫妻雙方在餐桌上一定只關心小孩, 小孩變成大人唯一的焦點。但在瑞士,可沒這回事。
我在蘇黎士看到一對夫婦,兩人帶著兩個小 孩,一個能走,一個還躺在嬰兒車裡。夫妻兩人談笑調情(是真的在 調情),絕沒小孩說話的份,更不會將餐桌焦點從夫妻互動變成只看小孩吃什 麼、小孩有沒有受 傷這種無聊事情。
(有圖有真相。請看看這對夫妻當場有沒有保母?沒有的。所以夫妻 相處沒時間不要全部推給有沒有保母。而且兩個人都把自己外表打理得很好,在台灣,有看到穿 洋裝跟鞋出去的媽媽?很少吧…多半都穿可怕的休閒服,頭上紮個鯊魚夾就出門了…姑且不論品味,這位爸爸也的衣服看來也 是配過的,身上沒有亂七八糟的恐怖服 飾。)
可是,瑞士的小孩看起來比台灣小孩情緒穩定,看起來也比較幸福, 個個都像小天使。
(我的拍攝技術差,雖然不是很清楚,但看看這個小孩的笑容,這種 平靜的笑容,我沒在台灣看過。)
而且,在瑞士,大人非常尊重小孩,我沒看過有任何大人去逗小孩, 例如摸頭捏臉等等把小孩當寵物玩的行為。(但我回程在華航班機上就看到空姐這樣對待乘客的 小孩,小孩的父母也認為這很正常,完全不管小孩是否情願。)
相對的,在比較之下,我覺得台灣的小孩非常神經質跟焦躁。後來想 想,我覺得很多台灣的夫妻,在生了小孩之後,放棄婚前自己喜愛的活動,不登山、不到高級餐 廳用餐、不騎腳踏車;然後生活只剩小孩,賺錢為了給小孩上補習班 ,生活內容只剩接送小孩,話題也只有小孩。但這樣的行為卻養成經常 尖叫躁動的小孩,以及疲 倦不堪的父母。
後來,我想台灣小孩的尖叫是有原因的,他們可能藉由不斷的尖叫, 想告訴父母,大人太多的注意力,讓他們喘不過氣吧…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432013590195994&set=a.218711584859530.57319.100001620694871&type=1&ref=nf
前一陣子,去瑞士玩了兩個星期,頭幾天,總覺得有哪裡不太對勁,
就是瑞士的小孩完全不尖叫…
在台灣,到處都可以聽到小孩的尖叫聲,鄰居的小孩、大賣場裡的小 孩、百貨公司裡的小孩、路上的小孩、捷運裡的小孩,無處不尖叫我非常怕吵,聽見小孩的尖 叫聲,真的讓我神經都快斷掉。但常常看到旁邊疲倦不堪的父母,我也不忍心在內心苛責:「究竟是怎麼教小孩的…」只能默默的想: 「小孩可能就是天生會尖叫的動物吧…」
但這個想法,在瑞士完全被打破。瑞士小孩不但不尖叫,個個還乖得
後來在瑞士各地旅遊,我特別觀察瑞士父母究竟有什麼秘方,每天可
來我發現,瑞士人對於小孩的教養方式很簡單,就是「生活以大人為
瑞士的大人要做什麼事,小孩就得去幹嘛。大人在山路上騎越野腳踏
甚至夫妻用餐也是,要是台灣,夫妻雙方在餐桌上一定只關心小孩,
我在蘇黎士看到一對夫婦,兩人帶著兩個小 孩,一個能走,一個還躺在嬰兒車裡。夫妻兩人談笑調情(是真的在
(有圖有真相。請看看這對夫妻當場有沒有保母?沒有的。所以夫妻
可是,瑞士的小孩看起來比台灣小孩情緒穩定,看起來也比較幸福,
(我的拍攝技術差,雖然不是很清楚,但看看這個小孩的笑容,這種
而且,在瑞士,大人非常尊重小孩,我沒看過有任何大人去逗小孩,
相對的,在比較之下,我覺得台灣的小孩非常神經質跟焦躁。後來想
後來,我想台灣小孩的尖叫是有原因的,他們可能藉由不斷的尖叫,
會做人比腦袋好重要
會做人比腦袋好重要 作者:洪蘭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305114872934291&set=a.131731440272636.23896.100003073418779&type=1&theater
面試時翹二郎腿,離開時不推回座椅。現在年輕人抱怨進不了研究所
、找不到工作,但誰願意和粗俗無禮的人共事?最近去替一個研究所 作甄試委員,因為這個領域現在很紅,所以報考的人很多。問了一整 天,結束後,所長很過意不去,因為公家給的車馬費只有兩千元。她 就自掏腰包請我們吃飯。
用餐時,大家談起剛甄試過的學生,都頻頻搖頭,因為現在的學生坐 沒坐相。有的坐下來,腿就翹起來了,甚至叉開來成八字形。只有少 數學生腿有併攏,而且只有極少數的學生離開時,把椅子推回去。
所長很感慨地說,現在知識翻新得這麼快,兩年前的教科書已經沒有 人用,五年前的就廢紙回收。科技日新月異,學生只要肯學,其實不 必管他現在知識有多少,但人品不端,以後會令系所蒙羞。
席間有位教授說,他去某大學演講,回家後,一堆學生寫電子信來要 投影片。原來,該課要寫報告。最簡單的方式,當然就是直接跟老師 要投影片。有學生還特別註明「請務必回」,讓他哭笑不得。
話匣子一打開,每個人都有類似經驗,最普遍的就是「不具名」。也 就是說,向老師請益,卻不告訴老師你是誰。這種信只好直接退回, 因 我們不處理匿名信。所長的先生說,他公司招考員工時,他一時興起 ,走進去看他的人事主任如何篩選新人。只見主任很客氣跟考生遞名 片,那考生轉身看到他,便把手伸出來,大剌剌地問,「那你的呢? 」
他吃了一驚,不能相信有人這麼魯莽。他說,在別人的地盤,人生地 不熟,不可以擺出高姿態。看到陌生人,一定先探別人的底,不可先 假設別人地位低。
他雖然是開玩笑地講,但是意思很明顯:你們大學教了什麼?怎麼教 出 這樣不知天高地厚、目空一切的學生來?其實不只學生,整個社會的 價值觀都出了問題。很多人把無禮當作性格,把邋遢當作時尚。其實 ,不注意衣著,蓬頭垢面,不修邊幅,不是豪邁,是不尊重別人的表 現。粗俗也不是率直,是沒有品味。
一些描寫性器官的話,不可在廟堂上講。它不代表草根性,它只反映 出沒教養。前警察大學的教務長黃富源說得好,率直是良好的品質, 禮貌是永 遠不變的價值。直來直往、不做作,很好,但是必須有禮貌,不然就 是粗魯。冷漠也是一種更大的粗魯。
我們從小被教導,禮是規規矩矩的態度,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當大 家都守規矩,社會自然安定和睦。現在新聞娛樂化,天天大幅報導藝 人結婚、外遇、緋聞,讓孩子誤以為這就是人生,行為就該這樣。
又因為這些無營養新聞,嚴重壓縮國際新聞和一些重要民生經濟議題 ,使學生沒有視野、無法判斷是非。念了很多書,卻完全不知道自己 的行為,給人家什 麼樣的觀感。當他們抱怨找不到工作時,能怪誰呢?誰願意和粗俗無 禮又自大的人共事呢?
教育是國家的根本,品德是做人的根本,切莫等閒視之。有才無德是 毒品
最近報上有個大學教授投書說,他從前在香港教過的學生來到紐約, 在他家住了 一晚,這學生是香港的怡和洋行送出來進修的,一週費用美金五千元 ,還不包括機票。
學生跟他說他回香港後,就要跳槽到別家公司去,跳了薪水才會高。 果然連環跳後,現在他已是某大企業的總經理了。
這位教授因此下結論說,人要常換工作才能爬得高,他相信怡和洋行 老闆一定對這個學生很生氣,但是「年輕人不能為私情而不往前奔馳 」。他勸年輕人不要因「感情、忠誠而耽誤自己前途」。他說嚴凱泰 先生在接受交大榮譽博士時,勸告學生不要常換工作的話,在今天工 商的世界中是太「農村」了。
我看了很驚訝,這不是「農村」的問題,而是「厚道」的問題。一個 年輕人如果位 子都沒有坐熱就換工作,會給人好高騖遠,沒有定性的感覺。如果一 個人一年換十二個工作,你敢用他嗎?尤其接受了公司的栽培後,馬 上跳槽是不厚道的。
沒有公司願意作別人的人才培訓班,將心比心,老師不應該鼓勵學生 享受完利益後,拍拍屁股走路。這不叫為「私情」,這叫自私自利、 忘恩負義。不論是什麼樣的進科技社會,只要是人的社會,「忠誠、 正直、公平、正義」還是核心的價值觀。作生意,誠信為上,人性之 美在於「誠」,人性之貴在於「信」。
群聯電子公司董事長潘健成先生有個「兩個饅頭」的理論,他說:「 當你快餓死時,人家給你兩個饅頭,你吃飽了才有力氣去找工作,才 活了下來。十年後,你發財了,你說你還他兩個饅頭,外加一個饅頭 的利息,用三顆饅頭還掉這個債,像話嗎?」他說恩典不是這樣還的 。
好個恩典不是這樣還的。
我們要告訴孩子,珍惜你的工作,感恩給你第一個工作的人。因為當 你什麼經驗都 沒有時,他願意僱用你,讓你在職訓練、栽培你,他是你的伯樂,你 要感激他。
換工作不是不可以,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而且在同一個工作做 久了會沒有挑戰性,但是剛受完訓回來就立刻跳槽,甚至帶舊客戶的 名單,帶槍投靠是非常不厚道的。
新僱主只要想一想,你會因為他的薪水高,背叛原來的老闆來投靠他 ,難道你以後不會因為別人的薪水更高而背叛他嗎?
司馬光說:德勝才者謂之君子,才勝德者謂之小人,自古以來,國之 亂臣,家之敗子,皆才有餘而德不足。除非人類的品德能跟得上文明 的腳步,不然文明越進步,人類 越不快樂。我們實在不願意看到年輕人比現在更勢利。
有句話說得好: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無才是中品,無德無才是庸品 ,無德有才是毒品。毒品的危害多麼可怕,它毀家傷人,作老師的怎 麼還可以鼓吹學生做毒品呢?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305114872934291&set=a.131731440272636.23896.100003073418779&type=1&theater
面試時翹二郎腿,離開時不推回座椅。現在年輕人抱怨進不了研究所
用餐時,大家談起剛甄試過的學生,都頻頻搖頭,因為現在的學生坐 沒坐相。有的坐下來,腿就翹起來了,甚至叉開來成八字形。只有少
所長很感慨地說,現在知識翻新得這麼快,兩年前的教科書已經沒有
席間有位教授說,他去某大學演講,回家後,一堆學生寫電子信來要
話匣子一打開,每個人都有類似經驗,最普遍的就是「不具名」。也
他吃了一驚,不能相信有人這麼魯莽。他說,在別人的地盤,人生地
他雖然是開玩笑地講,但是意思很明顯:你們大學教了什麼?怎麼教
一些描寫性器官的話,不可在廟堂上講。它不代表草根性,它只反映
我們從小被教導,禮是規規矩矩的態度,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當大
又因為這些無營養新聞,嚴重壓縮國際新聞和一些重要民生經濟議題
教育是國家的根本,品德是做人的根本,切莫等閒視之。有才無德是
最近報上有個大學教授投書說,他從前在香港教過的學生來到紐約,
學生跟他說他回香港後,就要跳槽到別家公司去,跳了薪水才會高。
這位教授因此下結論說,人要常換工作才能爬得高,他相信怡和洋行
我看了很驚訝,這不是「農村」的問題,而是「厚道」的問題。一個
沒有公司願意作別人的人才培訓班,將心比心,老師不應該鼓勵學生
群聯電子公司董事長潘健成先生有個「兩個饅頭」的理論,他說:「
好個恩典不是這樣還的。
我們要告訴孩子,珍惜你的工作,感恩給你第一個工作的人。因為當
換工作不是不可以,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而且在同一個工作做
新僱主只要想一想,你會因為他的薪水高,背叛原來的老闆來投靠他
司馬光說:德勝才者謂之君子,才勝德者謂之小人,自古以來,國之
有句話說得好: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無才是中品,無德無才是庸品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2012年12月23日 星期日
愛能克服一切的障礙
我們的大祭司耶穌基督
http://newschurch.fhl.net/sermans/2005/srm20050717.htm
節錄
那天晨更,陳傳道邀請我們分享或勉勵,我分享過去在一份雜誌上看過的一篇文章。
現在美國最大的兩間教會,一個是馬鞍峰教會,另外一個是柳樹溪教會。馬鞍峰教會的主任牧師叫做華力克。柳樹溪教會的主任牧師叫做彼爾,海彼斯。
這兩位牧師座談,主持人問馬鞍峰教會的主任牧師,他一生中給他影響最深的人是誰?
馬鞍峰教會的牧師分享說,在他一生中給他影響最深的一個人,是他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他教會的一位主日學老師。這位老師是不識字的老師。他是一位伐木工人。以前伐木的時候,幾根手指頭也斷掉,少幾根手指頭。
這位老師不識字,怎麼會當主日學老師呢?他有他自己的方法。他每主日早上早一點來教會,問主日學老師,今天要上課的內容是什麼。別的老師告訴他,他就想一下怎麼帶這個課程。每次他上課的時候,他非常的投入,非常的熱心。這位老師雖然是不識字的,但是他的學生可以感覺到這位老師真的很愛他的學生。
華力克牧師說,那個時候他學到他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教訓。〔愛能克服一切的障礙〕。愛能克服一切的障礙。我就分享這個內容。我心裡想,我們短宣隊到那裡可以作的事情很有限。但是如果我們把耶穌的愛帶到那邊,只要讓他們知道耶穌愛他們,我們愛他們,我想愛能夠改變他們。
http://newschurch.fhl.net/sermans/2005/srm20050717.htm
節錄
那天晨更,陳傳道邀請我們分享或勉勵,我分享過去在一份雜誌上看過的一篇文章。
現在美國最大的兩間教會,一個是馬鞍峰教會,另外一個是柳樹溪教會。馬鞍峰教會的主任牧師叫做華力克。柳樹溪教會的主任牧師叫做彼爾,海彼斯。
這兩位牧師座談,主持人問馬鞍峰教會的主任牧師,他一生中給他影響最深的人是誰?
馬鞍峰教會的牧師分享說,在他一生中給他影響最深的一個人,是他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他教會的一位主日學老師。這位老師是不識字的老師。他是一位伐木工人。以前伐木的時候,幾根手指頭也斷掉,少幾根手指頭。
這位老師不識字,怎麼會當主日學老師呢?他有他自己的方法。他每主日早上早一點來教會,問主日學老師,今天要上課的內容是什麼。別的老師告訴他,他就想一下怎麼帶這個課程。每次他上課的時候,他非常的投入,非常的熱心。這位老師雖然是不識字的,但是他的學生可以感覺到這位老師真的很愛他的學生。
華力克牧師說,那個時候他學到他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教訓。〔愛能克服一切的障礙〕。愛能克服一切的障礙。我就分享這個內容。我心裡想,我們短宣隊到那裡可以作的事情很有限。但是如果我們把耶穌的愛帶到那邊,只要讓他們知道耶穌愛他們,我們愛他們,我想愛能夠改變他們。
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
2012年10月第四週聖誕信息
投影片下載https://docs.google.com/open?id=0B1HVKmjklsK4Y0xNTmZzQXNYVXc
遊戲
一二三木頭人
撿糖果、最快的那一隊可以再得到一包糖果。
三輪
白白的恩典
和聖誕節有關的糖果
一、目前流行的聖誕節
晚會和狂歡
為什麼人們在最一天會這怎高興
因為在這一天每個小朋友,有可能會收到自己最盼望的禮物
北極的老伯伯
為什麼聖誕老人會在今天發禮物
為了記念普天下所有的人在這一天開始都可以免費收到一份最最隆重的禮物。
二、這個禮物是什麼?
耶穌代替我們在十字架死了,償還了我們所有因罪的刑罰。
因為我們可以與神和好,恢復天國王子和公主的身份。
三、為什麼我們需要這份禮物?
人是有罪的,人無法像神一像的聖潔。
人會犯律法上、道德上、行為上或思想上的罪。
因此自從亞當以後,人就離開屬天的國。
人憑信心接受耶穌為我們的救主,我們就可以被稱為義。
四、為什麼這一份禮物會有這麼大的能力?
耶穌是神,可以充份替代所有人的所有罪的份量(同量),
耶穌是人,和我們相同,所以可以同質的替代。
五、耶穌誕生的過程
由加利利到伯利恆(快到產期)
在馬糟誕生(馬廄)(西元5年)
天使報佳音
博士朝拜(住房旅舍)
八天行割禮
滿月上聖殿
回拿撒勒
逃往埃及
殺盡伯利恆城裏並四境所有兩歲的男孩
希律死(西元前4年)
滿週歳後回拿撒勒
六、生活應用(我們所相信的事)
我們都犯了罪,不論大小。
我們相信耶穌,也相信耶穌代替我們償還了所有的罪。
因此我們願接受,犯罪後所以的後果,(耶穌承擔所有罪的刑罰)。
我們相信我們是被稱為沒有罪的人。
我們也願意我這個好消息告訴其他的人。
影片
愛的聖誕.mp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goU2-qcNW0&list=PL3C9FC18F465DA9AD&index=63
聖誕鈴聲 (台語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cAzrPRL9I4&list=PL3C9FC18F465DA9AD&index=65
聖誕節的由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PI5FLa70c8&feature=share
投影片下載https://docs.google.com/open?id=0B1HVKmjklsK4Y0xNTmZzQXNYVXc
遊戲
一二三木頭人
撿糖果、最快的那一隊可以再得到一包糖果。
三輪
白白的恩典
和聖誕節有關的糖果
一、目前流行的聖誕節
晚會和狂歡
為什麼人們在最一天會這怎高興
因為在這一天每個小朋友,有可能會收到自己最盼望的禮物
北極的老伯伯
為什麼聖誕老人會在今天發禮物
為了記念普天下所有的人在這一天開始都可以免費收到一份最最隆重的禮物。
二、這個禮物是什麼?
耶穌代替我們在十字架死了,償還了我們所有因罪的刑罰。
因為我們可以與神和好,恢復天國王子和公主的身份。
三、為什麼我們需要這份禮物?
人是有罪的,人無法像神一像的聖潔。
人會犯律法上、道德上、行為上或思想上的罪。
因此自從亞當以後,人就離開屬天的國。
人憑信心接受耶穌為我們的救主,我們就可以被稱為義。
四、為什麼這一份禮物會有這麼大的能力?
耶穌是神,可以充份替代所有人的所有罪的份量(同量),
耶穌是人,和我們相同,所以可以同質的替代。
五、耶穌誕生的過程
由加利利到伯利恆(快到產期)
在馬糟誕生(馬廄)(西元5年)
天使報佳音
博士朝拜(住房旅舍)
八天行割禮
滿月上聖殿
回拿撒勒
逃往埃及
殺盡伯利恆城裏並四境所有兩歲的男孩
希律死(西元前4年)
滿週歳後回拿撒勒
六、生活應用(我們所相信的事)
我們都犯了罪,不論大小。
我們相信耶穌,也相信耶穌代替我們償還了所有的罪。
因此我們願接受,犯罪後所以的後果,(耶穌承擔所有罪的刑罰)。
我們相信我們是被稱為沒有罪的人。
我們也願意我這個好消息告訴其他的人。
影片
愛的聖誕.mp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goU2-qcNW0&list=PL3C9FC18F465DA9AD&index=63
聖誕鈴聲 (台語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cAzrPRL9I4&list=PL3C9FC18F465DA9AD&index=65
聖誕節的由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PI5FLa70c8&feature=share
2012年12月9日 星期日
台北某明星國小老師投訴:我的學生是文盲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2年12月4日 上午4:58
家長在市場擺攤,工作很忙,小孩就放牛吃草,父母用錢打發小孩,有求必應,卻缺乏親情互動。我曾經跟他說:「你如果一直考二十幾分,這樣沒辦法畢業!」他說,姊姊也是考二十幾分,也畢業讀國中了,他知道自己一定可以畢業,因為國小不會留級!
學生跟我說,不讀書有什麼關係?擺攤做生意、或當洗碗工也可以,為什麼要讀書?他不是壞孩子,只是拒絕學習。因為進度嚴重落後,上課幾乎都聽不懂,
我提報他參加學校攜手計畫,需要家長同意書,發了三四次,都沒有回應。我猜他可能沒有交給媽媽,後來我想法子讓他答應參加。結果,他在課堂上大發脾氣,還
兇那個補救教學老師說:「妳看過學生殺老師嗎?」把那個老師嚇得不敢上課,也不想再教他了。
他的程度有多差?寫一句話十個字,大概會錯七八個字,我覺得他有閱讀障礙,發過通知單給家長,希望送他去做資源鑑定。可是,家長不願意,因為怕孩子 被貼標籤,甚至還會怪老師。我們不能私下偷偷帶小孩去鑑定,這樣會被告。甚至連學校輔導處都私下拜託我,別再通報了,大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現在恐龍家長 太多,認真的老師很容易被告,動輒得咎,學校希望息事寧人,可是我真的不忍心眼睜睜看著小孩自我放棄。
如果老師可以透過通報,讓學校強制對疑似可能有狀況的孩子鑑定,透過社工系統介入,才是真正的保障學習權。
12年國教說要「成就每一個孩子」,我很想知道,教育部要如何「成就」這樣的孩子?
■記錄整理/記者廖雲章
我的學生從小學畢業時,我不願給他畢業證書,因為他連九九乘法都背不齊,他的學科能力只有國小三年級程度,這樣去讀國中會很慘。畢業典禮那天,我故意扣住他的畢業證書,他媽媽來找我,懇談了很久,兩個人談到抱頭痛哭,卻對孩子的拒絕學習一籌莫展。
他對學習毫無動機和興趣,上課都在睡覺或鬧同學,我寫過很多次聯絡簿,也打了無數通電話給家長、去家訪,家長說她都知道,小孩打也打了,罵也罵了,送去安親班還被退貨,人家不收。孩子就是不愛讀書,她也沒辦法。
他的程度有多差?寫一句話十個字,大概會錯七八個字,我覺得他有閱讀障礙,發過通知單給家長,希望送他去做資源鑑定。可是,家長不願意,因為怕孩子 被貼標籤,甚至還會怪老師。我們不能私下偷偷帶小孩去鑑定,這樣會被告。甚至連學校輔導處都私下拜託我,別再通報了,大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現在恐龍家長 太多,認真的老師很容易被告,動輒得咎,學校希望息事寧人,可是我真的不忍心眼睜睜看著小孩自我放棄。
老實說,小孩不笨,他們知道去資源班會被歧視,我聽過其他孩子稱呼資源班的小孩是「資源垃圾」,小孩不願去、家長不承認孩子有狀況,一直拖,拖到最後就變成這樣:國小畢業,卻可能變成文盲。而且還在台北市,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是我相信這不是特例。
我認為特殊生鑑定必須落實,這要處理家長,太多特殊生都是因為家長而延遲治療機會,孩子的時間就被浪費了。
我很憂心即將實施的12年國教,因為基礎沒弄好,如果國小都這樣,他一路
讀到高中還是拒絕學習,不是很可怕嗎?我認為12年國教須提早分流,小學畢業就讓對學術沒興趣的孩子學習技藝。我問過很多孩子,他們都願意去學一門手藝,
在學校打瞌睡的日子很難熬,老師和學生都很痛苦,在教室當「客人」的感覺很差,怎麼可能培養得出競爭力?